1. <bdo id="fqpv9"></bdo>
      <td id="fqpv9"></td>
      1. <table id="fqpv9"><ruby id="fqpv9"></ruby></table>
      2. 經濟發展綠色含量不斷提高 老百姓享有更多生態紅利 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22-01-05

        ◆本報見習記者 余常海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六周年。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兩千多天的時間里,重慶全市上下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凝聚綠色發展合力,重慶展現出上游意識、上游擔當和上游水平,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了示范作用。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上游意識

        “河水越來越干凈,我們都喜歡來這里曬太陽?!庇信柕亩?,重慶巴南的花溪河邊,市民唐先生帶著孩子來到廣場滑旱冰、曬太陽,一邊是河水清澈、水草搖曳;一邊是歡聲笑顏,怡然自得。

        花溪河是長江右岸的一條支流,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花溪河兩岸污水嚴重超排,水質逐步由清變濁,成了黑臭水體,市民怨聲載道。

        排查污染源、新建城鄉污水管網、改造和修復城區現有污水管網、河流清淤、種植水草……為了讓花溪河重回水清岸綠,一系列治理措施在這里展開。巴南區采取PPP模式,總投資35.19億元,實施花溪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2021年以來,花溪河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Ⅳ類及以上標準,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花溪河的“由污轉清”是重慶鐵腕治污的縮影。

        2016年以來,重慶市委認真貫徹中央精神,通過一系列會議和具體部署統籌推進“兩地”建設,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日益成為重慶大地的主旋律——這是重慶光榮而艱巨的時代責任,也是重慶增強上游意識的迫切要求。

        多年來,重慶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聚焦大氣、水、土壤等關鍵領域持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截至2020年底,重慶42個“十三五”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達到100%,較2015年提升14.3個百分點。市控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比例、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均達到100%。2021年1月-11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Ⅱ類,74個“十四五”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6%,高于國家考核目標1.3個百分點。

        “擺在壓倒性位置”的上游擔當

        長江上游第一大江心島廣陽島,綠意盎然,飛鳥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多年前,這里曾規劃建設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項目,山坡被削平,植被遭破壞。

        2017年以來,重慶果斷對開發廣陽島“急剎車”,把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建設“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重慶下決心守護長江上這一抹綠,全面修復廣陽島生態。

        如今的廣陽島,滿眼綠色,生機勃勃。樹林里,綠葉映襯著冬日暖陽;湖面上,時有魚兒躍出水中嬉鬧;步道上,游人跑步健身流連拍照;天空中,候鳥自由飛翔……

        廣陽島的生態修復是重慶扎實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經典案例之一。

        近年來,重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有序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強化自然保護地有效監管,“綠盾”行動發現自然保護地內需整改問題2029個,已完成整改1826個。

        不僅僅在生態修復上展現出了擔當,在對企業的發展上,重慶也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維護青山綠水。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下,重慶嚴格落實產業禁投清單、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堅決禁止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重化工項目、5公里范圍內新布局工業園區,將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三高”項目和過剩產能項目擋在門外。

        綠色發展下的“上游水平”

        強調保護,并不是不要發展。重慶市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也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動產業智能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綠色含量,讓老百姓享有更多生態紅利。

        今年,年近七旬的趙宗英搬進了新家。趙宗英的新家是生態搬遷房,位于縉云山腳下的北碚區澄江鎮北泉村。

        生態搬遷是縉云山綜合整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縉云山綜合整治中,北碚區對生態搬遷戶進行集中安置,修新房建社區,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和綠色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為做好縉云山整治和生態文明創建的續章,北碚區還全面啟動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模式)試點工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開發相結合,實現縉云山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北碚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探索實施EOD模式試點奠定了基礎。

        除了在開發模式上下功夫,重慶還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兩條腿”走路。積極推動工業綠色化改造,推動火電、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以生態環境為導向推動經濟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重慶市豐都縣位于三峽庫區腹地,長江穿城而過。目前,火電在重慶統調電網電力裝機中占比超六成,全市全部煤炭需從市外輸入,電力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豐都縣瞄準“綠電”產業,大力發展各類清潔能源,一批像栗子灣抽水蓄能電站這樣的“綠電”項目,正發揮著綠色引擎作用,助力三峽庫區綠色發展。

        新年新氣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重慶市上下一心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重慶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必將越走越寬闊。

        下一篇4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環境報
        媒體矩陣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戰略合作
        国产大片免费线上观看
        1. <bdo id="fqpv9"></bdo>
          <td id="fqpv9"></td>
          1. <table id="fqpv9"><ruby id="fqpv9"></ruby></table>